3岁前孩子的记忆,带有非常大的随便性,没明确的目的和意图,只有生动形象、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,才容易被孩子记住。练习孩子的记忆力,需要依据他的这一特征进行。对一些比较枯燥的常识,爸爸妈妈要想方法,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孩子。才能获得较好的记忆成效。另外,孩子的情绪状况对记忆成效有显著的影响,只有在精神愉快时,孩子才能有好的记忆力。因此,教孩子学习时,要特别注意他的情绪。假如他对爸爸妈妈所教的内容,已明显表现出不有兴趣了,最好是暂时停止,不然便可能事倍功半。当然,爸爸妈妈还可使用表彰、鼓励、比赛等各种形式,激起孩子的兴趣。
练习孩子的记忆力,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进行
根据孩子所善于的记忆方法练习记忆力
每一个孩子所善于的记忆方法是有差异的,具体说来,可分为三类:视觉型、听觉型和运动型。
视觉型的孩子,善于通过用双眼看来记忆,爸爸妈妈可多为这类的孩子筹备一些合适低婴幼儿童阅读的图画书,介绍各种常识的彩色挂图等;听觉型的孩子,善于通过用耳朵听来记忆,他们能牢牢地记住其他人的声音、谈话,与音乐的旋律等,爸爸妈妈可多为这类的孩子筹备一些益智故事和儿歌磁带,还可常常给孩子讲故事;运动型的孩子,善于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去探索事物,这类的孩子,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做一做,什么东西都想亲自摆弄一下,这种摆弄的过程就是他学习、记忆的过程。爸爸妈妈平常要多多察看我们的孩子,然后依据孩子最善于的记忆方法,来练习他的记忆力。
适合重复
入园前孩子的记忆主如果机械记忆,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不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,因此,重复是保证孩子记住一些并不完全理解的常识的好办法。如,爸爸妈妈想让孩子记住一首儿歌,便可连续几天和孩子一块说这首儿歌。开始时,可由爸爸妈妈说、孩子听,慢慢地,孩子会参与说,最后,演变为孩子自己说。当然,重复的次数要适度,以孩子仍感兴趣为准,当孩子对重复产生厌烦心理或已经可以记住时,就不要再重复了。过一段时间,感觉孩子差不多要把这首儿歌忘了时,再拿出来讲一说,孩子的兴趣仍然会被调动起来。如此循环几次,这首儿歌就会被孩子记住,并在头脑中保存相当长的时间。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,爸爸妈妈还可在有客人来访时,请孩子表演我们的才艺,客人的赞赏会使孩子对自己愈加有信心,对记忆活动也会愈加有兴趣。
形象辅助
前面已经说过,只有生动形象、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,才容易被孩子记住。因此,爸爸妈妈可为孩子购买类似《天线孩子》如此寓教于乐的动画片给孩子看,还可买一些色彩鲜明、人物形象可爱的图画书,供孩子自己阅读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,爸爸妈妈应该注意声情并茂,再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,遇见精彩的地方,还可请孩子也表演一下,这类做法都有益于孩子的记忆。假如想让孩子记住一些有关动物、植物的常识,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常常带孩子去逛逛动物园、植物园、公园,在各种活生生的动植物面前,给孩子讲有关的常识。为了巩固孩子的记忆,回家后,爸爸妈妈还可和孩子一块讨论这一天的见闻。
练习记忆力的小活动
游戏l:从什么地方开始?
给孩子讲故事时,教育专家建议,最好给孩子讲有连续性的故事,天天讲到什么地方,都让孩子记住。下次开始讲时,爸爸妈妈可先问问孩子:上次讲到什么地方了?今天要从哪儿开始呢?看看孩子有没记住。假如孩子说错了,爸爸妈妈暂时不要纠正他,可从他说的地方开始讲起,慢慢地,孩子就会发现我们的错误,从而在下次讲完故事时,愈加用心记住结束的地方。
游戏2:桌上有哪些?
把几张图片放在桌上,给孩子30秒的时间让他记住,然后用布把孩子的双眼遮起来,需要孩子凭记忆说出这几张图片的内容。桌子上所放图片的数目,可依据孩子记忆的状况适合递增。玩这个游戏时,爸爸妈妈最好一同参与,和孩子比一比哪个记得快、记得多,这种比赛氛围能使孩子高度开心起来,从而加深孩子的记忆。当然,游戏时,爸爸妈妈可运用肯定的方案,不要一直比孩子记得多、记得快,可故意输给孩子几次,不然,会致使孩子的受挫感,从而影响他对这个游戏的兴趣。
本节练习要素
根据孩子所善于的记忆方法,练习他的记忆力。包含:视觉记忆、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。
适合重复,重复的次数以孩子感兴趣为准。在孩子快要遗忘的时候重新提起,这样多次。
当令地让孩子展示他的记忆成就,如,背诵诗歌。
让孩子记忆的内容形象化,如,图片、动画、实物等。
和孩子一块做练习记忆力的小活动,如让孩子自己回忆一下上回讲的故事到什么地方结束了,凭记忆回答桌上有哪些。
练习内容4、想象力和思维能力
入园前孩子的思维具备直觉行动性的特征,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,是与他感知到具体的物体与自己的行动分不开的。假如离开了能直接接触到的物体和自己的行动,入园前的孩子就不可以进行想象和思维。因此,对孩子想象力和思维力的练习,需要依据此种特征进行。
鼓励孩子涂鸦
涂鸦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爱的活动,涂鸦的过程正是孩子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。孩子把自己心中所想涂抹到纸上,虽然最后的作品常常叫人看了莫名其妙,孩子却可以从中获得乐趣,还能依据我们的作品讲述故事。爸爸妈妈可借此练习孩子的想象力,鼓励他多涂鸦,并让孩子把自己作品的意思讲给大伙听。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,可做适合的提示,促进孩子的想象。如,孩子画一个圈,说这是一个鸡蛋,爸爸妈妈可接着提示说:一只老母鸡过来孵这个鸡蛋,最后孵出什么来了?小鸡出世了,肚子非常饿,应该喂它吃点什么呢?还可以让孩子把我们的答案画出来。爸爸妈妈还可给这个鸡蛋画上双眼、鼻子、嘴巴,把它变成一张人脸,然后,和孩子一块想鸡蛋还能变成什么?如,西瓜、鸭梨、气球等等。应该注意的是,鼓励孩子涂鸦的目的,主如果为了训练他的想象力,而不是其绘画技能。所以,不要对孩子画得像不像妄加评价,也不要以此来需要孩子,而是应多让孩子讲一讲他画的内容,并对他丰富的想象表示赞赏,爸爸妈妈的赞赏会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,从而愈加沉迷想象这一活动。有些孩子会拿着笔,在家的墙壁和家具上随处涂抹,常常有爸爸妈妈看后不假思索地训斥孩子一番,如此做只能致使两种后果:一是让孩子对爸爸妈妈不满,并通过重复如此的举动,来表示对爸爸妈妈的反抗;二是让孩子屈服于爸爸妈妈的权威,同时感到自己的渺小,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。相信无论哪种结果都不符合爸爸妈妈的本意。其实,要防止出现孩子随处乱涂抹的现象,仅需事先对孩子提出明确的规定,什么地方可以涂抹,什么地方不能涂抹,并说明缘由,孩子一般都会遵守。一些爸爸妈妈为了不限制孩子的发挥,在家里模仿婴幼儿园墙饰的方法,在墙壁的下段糊上白纸,以便让孩子在上面涂抹。如此一来,孩子的作品就能随时展示于人前,还可常常让孩子就其中一幅作品编故事,孩子的想象力、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,家庭环境的整洁也就有了保证,两全其美。
表演故事情节,设想解决困难的方法
给孩子讲故事应该情节简单但却很生动,讲到人物表情和动作情节时,可先请孩子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,或许会有哪些样的表情和动作,然后据此表演这一段情节。当故事中的人物遇见困境时,先不要同孩子讲下面的故事,可鼓励孩子自己想解决困难的方法,方法越多越好,注意,不要随便否定孩子想出来的方法。可把孩子的方法和故事内容比较一下,让孩子自己评价什么方法更好。
当令提示,激起想象力
孩子非常喜欢打游戏,但要把游戏玩得有意思、更持久,一般需要些创意。爸爸妈妈可为孩子提供一些准时的帮忙,以激起他的想象力。如,孩子一边骑车,一边不时地腾出一只手来摇晃旁边的椅子,原来他是在模仿汽车司机挂挡的动作,当他玩了较长期,这个游戏快要厌倦时,可问他是不是需要给汽车加油,以激起他的想象力,把开汽车的游戏继续下去。散步,也是练习孩子想象力的好机会,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拿来用。最初练习时,爸爸妈妈可给孩子一些提示,如,指着天上的云彩对孩子说:你看,那块云彩像不像一个小帽子?一阵风吹过后,指着正在晃动的花对孩子说:看,花在朝大家点头呢!慢慢地,孩子就能加入到这个想象的游戏中来。其实,每一个孩子都是擅长想象的,只是开始时,需要爸爸妈妈给予一些适合的引导。
不要限制玩具的玩法
孩子的很多游戏都要借用于玩具来进行,有的父母一直给孩子买新玩具,并且耐心地教给孩子玩玩具的办法,看到孩子的玩法不正确时就连忙纠正。其实,这种做法会禁锢孩子的想象力,而且单一的玩法会使孩子非常快对这种玩具失去兴趣。有的玩具价格比较昂贵,孩子有时会不根据正确的玩法去玩,而是企图拆开甚至摔到地上踩上一脚,致使玩具的损毁,父母一定会出面制止。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局面,最好的做法是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和购买玩具,更不要在孩子摔东西的年龄段给他买一些昂贵的玩具。另外,还应该注意选择和购买那些能让孩子随性地去玩的东西,而不是成不变、有固定模式的玩具。可拆可装、可以随便变形的玩具,能给孩子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,在这一点上,一块橡皮泥绝对要比一个昂贵的芭比娃娃来得更有价值。
借助生活用品
日常,大家常常能看到孩子对各种昂贵的玩具不有兴趣,反而喜欢玩一些架构简单的生活用品。这是由于生活用品总是比玩具备更多的玩法,更能够帮助发挥他的想象力和思维力。因此,爸爸妈妈可以借助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,教他怎么样将生活用品玩出花样。如,用香皂盒做船,用床单做帐篷,用被单和椅子做隧道等等。总之,用自己创作的道具做游戏,孩子才会玩得愈加高兴。
本节练习要素
在家开辟一块专门的地方供孩子涂鸦。
让孩子讲述他的作品的意思。
不以像为标准,而应以想象力丰富为标准,来评价孩子的作品。
讲故事时,请孩子自己想象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进行表演。
请孩子帮故事中的人物设想解决困难的方法,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方法,让孩子自己评价哪一个方法更好。
适合提示,激起孩子的想象力。
不要限制孩子玩玩具的办法。
选择和购买能给孩子提供更大想象空间,可拆可装、可随便变形的玩具。
借助结构简单的生活用品和孩子一块做想象游戏。
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来讲,记忆力当然是尤为重要的,没记忆力,就没办法积累常识。要想练习孩子的记忆力,第一要知道孩子记忆的特征。